封面照片攝於板門店 / 共同警戒區( JSA, Joint Security Area ),首爾。
Canon EOS 3 / EF 24-70mm f2.8L II USM / Kodak Ektar
我很幸運,自己不是生長在一個處於戰爭的國家中。
當然,我更希望在我活著的每一天裏,不會有遇見戰爭的機會。
所以,當我來到南韓 DMZ (非武裝地帶,Demilitarized Zone),
心情還是有點小激動,
畢竟,我正踩在全世界最危險的邊界,
南韓與北韓,雖已早在 1953 年簽署了停戰協定,
但嚴格來說,雙方其實還處於戰爭狀態。
在 DMZ 裏,JSA (共同,Joint Security Area)相信是雙方軍人距離最近的地方。
JSA 區域裏有好幾間藍色小屋,位置就處於在兩國的邊界線上。
兩國軍人,就這樣一人一邊,常年對望著對方。
我從南韓首爾出發,來到這裏,我已經被檢查了三次護照。
也被告知了好幾個規則。
例如說,
不能大聲說話,不能對北韓做出任何手勢,
也不能拍下南韓建築物任何照片等,
更不能隨便拍照。
出發前,還得簽署生死狀,
似乎一個不小心,我就會引起兩國之間的核子大戰。。。
來到 DMZ 後,導遊換上了韓國軍人,
一個正在服兵役的小哥,
他在服完兵役後,就會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
小哥的英語說的十分流利,但全程戴上墨鏡,表情嚴肅。
在進入藍色小屋前,
我們一行人被允許在屋外指定地區拍照,
唯不能拍攝任何身後(南韓)的建築物,
相機必須面對著北韓。
我回頭望了望,頭頂上盡是各種我叫不出名字的監視器,
想必是預防任何監視器位置或器材外洩?
在這裏,每一位軍人都不說話,
即使你不小心越界,他們只會用身體擋著你,
用手勢指著你告訴你越界。
唯一開口說話的只有導遊小哥,
用嚴厲的語氣告誡越界的遊客。
小屋外,站立著三位軍人,望著北韓方向。
一位站中間,兩位站在小屋外各自顯露半邊身子。
之後,我們被安排進入藍色小屋,
也被告知,只有短短十分鐘拍照參觀時間。
小屋裏,有一張長形的桌子;
桌子上,有條長長的麥克風線,還有一個麥克風,
那其實,也就是邊界線。
越過這桌子,我就到了北韓。
面對北韓方向,有一道被上鎖的小門,
由一名軍人看守著。
打開這道小門,
意味著也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很可能就馬上被射成馬蜂窩。
當有好幾個不聽話的遊客越界,
也就馬上被軍人身體擋著。
小屋裏每一個軍人都擺著跆拳道的架勢,
據說裏面每一位軍人都是跆拳道黑帶。
只要不去碰他們,基本上還是可以站在他們身邊拍照。
參觀時間實際上少於十分鐘。
整個 JSA 區域十分詭異地寧靜。
戰爭似乎從來沒發生過,
緊張氣息卻一絲一絲漫溢在空氣裏。
戰爭是實實在在地存在,
也許只不過改變了形式。
這裏看不到任何一位北韓的士兵。
那是因為當天北韓那裏並沒有遊客。
回去 DMZ 的路上,小哥態度也輕松了,
話也多了起來,
字語間甚至開起北韓的玩笑。
『北韓士兵和南韓不一樣,他們只面對面著對方,預防變節』
『在 JSA,北韓總要建一個比對面(南韓)更高的建築物』
『南韓與北韓在 DMZ 區域各有一個村莊,但北韓的村莊只是一個政治宣傳,並沒人住那裏』
關於南北韓戰的歷史可以輕易從網上取得。
當代領導人的一個戰爭的決定,
就決定了兩邊人民之後幾十年的命運,
讓人不勝唏噓。
雖然技術上是處於戰爭狀態,
但南韓發達的經濟發展,早也看不到戰爭的痕跡,
唯一可以從中感覺到隱約戰爭氣息的,
應該是地鐵站裏處處的防毒面具和自救裝備。
我希望,
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從北韓那一面,
來參觀 DMZ – JSA。
去參觀 DMZ / JSA 之前需要預訂,
可以參考好幾家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沒辦法在你所要的日期去,
其實可以嘗試另一家。
價格由約美金一百元起跳,主要是根據參觀的範圍和時間表,
大多包括午餐,行程至少會耗去大半天的時間。
例如說吧,除了 JSA,還可以參觀地洞,或不歸橋(早前交換俘虜的地方)。
倒楣的話,當日的行程還可能因當局局勢緊張而取消。
以下是提供 DMZ – JSA 參觀服務的其中一些旅遊公司: